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袁隆平培育水稻全过程图,以及袁隆平培育水稻的原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原理主要基于“三系法”和“两系法”的技术体系**,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通过特定的育种技术,培育出高产、高质量的杂交水稻品种。首先,要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就需要了解水稻的生物特性。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即同一株水稻上的花粉会直接授粉到同一花序的其他花朵上。
2、杂交水稻是怎么培育出来的 杂交水稻真正要培育的是雄性不育系。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种植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科学实验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步骤和技术细节。以下是一个详细的介绍: **选择亲本**:需要选择两个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作为亲本。
4、杂交水稻的原理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袁隆平就是用杂交水稻将产量大大提高而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
5、杂交水稻具体方法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过程和成果
- 水稻之所以会天然杂交,关键在于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开始对水稻雄性不育进行深入研究。经过两年的试验,他对水稻雄性不育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并扩大了盆栽试验。- 1964年,袁隆平带领助手们在稻田中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最终找到了6株宝贵的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袁隆平受高粱与玉米混种优势的启发,首次设计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杂交稻栽培方法。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综上所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60年的发现,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73年取得了成功。这一成就不仅对中国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的最大愿望是确保中国人能够牢牢掌握自己的饭碗。
年9月,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
水稻的生长过程
插秧期:水稻插秧期是从开始插秧到定植开始生长的阶段,一般需要7-10天。 分蘖期:分蘖期是从插秧开始生长拔节前这段时间,大约需要30天,稻苗变绿后马上进入了分蘖期。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这个阶段稻苗变得强壮,叶片数量逐渐增多。
幼苗期:收集好水稻的种子,然后播种到土壤中,在生长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子会抽出胚根,往上生长冒出土壤,这段时间也就是幼苗开始拔高的阶段,在叶片没有长出来之前,是通过吸收根部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叶片长出来之后,不单单是通过根部吸收,还能通过叶片吸光转变成营养。
幼苗期:从种子发芽到三叶期,水稻开始形成幼苗。 苗期:从三叶期到分蘖期,水稻植株生长速度加快,茎叶逐渐增多。 分蘖期:从分蘖期到拔节期,水稻主茎和分蘖茎均开始拔节,形成更多的分蘖。 拔节期:从拔节期到孕穗期,水稻茎部第一节露出地面,孕穗期幼穗明显膨大。
营养生长阶段:这一阶段从水稻种子的发芽开始,一直持续到幼苗进入拔节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90天时间。营养生长阶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四个时期:- 幼苗期:从种子发芽到第一片真叶出现。- 插秧期:幼苗移栽到水田中,开始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分蘖期:水稻植株在这个时期开始分蘖,形成多个生长点。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
袁隆平杂交稻什么时候成功的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袁隆平是1973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路有饿殍的景象深深刺痛了袁隆平,袁隆平意识到自己既然是学农出身,就应该为农民增产粮食、为人们吃饱饭作贡献。
杂交水稻成功是1973年。1971年2月袁隆平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概括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经过
4年,袁隆平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但工作刚刚起步,就开始了“ ”。
袁隆平顶着烈日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杂交稻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袁隆平找到了。
袁隆平同志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他于1964年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最先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 指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 并提出通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来利用杂种优势的设想。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袁隆平受高粱与玉米混种优势的启发,首次设计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杂交稻栽培方法。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袁隆平培育水稻全过程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袁隆平培育水稻的原理、袁隆平培育水稻全过程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